[球隊隨筆]季後賽的寶貴經驗
Boston終究沒有拿下一場比賽
我不喜歡用"雖敗猶榮"來做為比賽的結尾
比賽只論輸贏,輸球便輸球,接受即可
重要的是有沒有在這個系列賽學到東西
今年的季後賽本來就是以累積經驗作為目標
往好處想這四場比賽Boston可沒有任何一場受到大潰敗
這四場比賽平均輸分差9.25分
面對天賦與實力都十分出眾的騎士隊
這個結果對我來說已經是非常滿意了
接下來就看看在這個系列賽Boston得到什麼寶貴的經驗呢?
1.Marcus Smart的成長
身為Boston目前最受到注目的高順位新秀
Smart在這個系列賽的表現實在可圈可點
4場比賽平均上場時間22.5分鐘9.8分1.3助攻2.8籃板,場均罰球7.3顆,平均命中率4成83
相對於常規賽的數據
67場比賽平均上場時間27分鐘7.8分3.1助攻3.3籃板,場均罰球7.1顆,平均命中率3成67
雖然助攻和籃板下降不少,但是得分及命中率可是有所提升呢
再者,常規賽兩分球命中率為4成1的Smart,到了季後賽突然提升為6成88
為什麼他的得分突然提升2分之多?因為季後賽期間Smart切入禁區得分的次數變高許多
我想這是Boston球迷們最想要看見的,也代表Smart並非失去了大學時期那樣的切入能力
更多的訊息可以得知是因為球隊及教練甚至球隊需求而改變打法的
在之前也有提到過,對於一名NBA新秀來說半吊子的切入是得不到任何的好處的
Smart在大學時期其實是用自己的體重體格加上不慢的速度來壓制對手取分或者要得犯規
然而到了NBA這種不同強度的職業比賽,這種得分方式暫時是得不到裁判的青睞的
還不如好好的磨練自己大學時最弱的一環,外線投射能力
好好的用一整個賽季打磨自己的投射姿勢及穩定度
Smart也不負球隊期望他的投射命中率雖然不佳,但是投射的姿勢已經穩定了不少(相對於大學時期來說)
況且要先有外線能力的威脅性,再搭配上他大學時期熟練的內線切入方式
兩相配合才能對球隊的整體進攻及戰術執行有著正面的幫助
Smart下季的成長是值得眾人所期待的
2.年輕的球隊
整個球隊的主要輪換中有7人的年紀小於26歲
這支年輕的球隊由Brad所領軍,打出了活力,不輕易放棄的氣勢
從上季25勝硬是提升至今年40勝的成績,其中的勝差可不是說能贏就能贏下
能夠看到這些年輕人在球隊中成長也是一種幸福
3.總教練Brad Stevens
毫無疑問的現在球隊目前最重要的資產就是Brad
本季一次又一次巧妙的戰術,救了Boston好幾次
看這上述的球員名單,他帶領這支年輕的球隊不斷成長前進
甚至還帶領這支球隊進入了他人生第一次的季後賽之旅
這次的旅程雖然短暫,但是他在對陣騎士這個系列賽上的表現實在令人印象深刻
試想倘若安吉帶給Brad幾個擁有天賦的球員,那是否這個系列賽不會結束的這麼快呢?
現在的Brad擁有的只是合格的NBA的球員,甚至僅僅是合格的替補球員而已
Boston沒有一個確切的建隊核心,沒有一個穩定的外線得分手,更沒有一個可以保護籃框的強力內線
Isaiah Thomas是個穩定的得分點,但是他自從來到Boston之後Brad始終把他放在替補席上
這就可以知道Thomas最適合的位置是第六人,所以嚴格來說Boston僅有一個水準以上的第六人
如此的陣容也難為Brad了,也可以知道今年能打進季後賽是多麼難能可貴
好好期待今年的夏天吧,看看安吉能夠帶給Brad怎樣的驚喜囉
4.Boston的刺客教條
這個賽季最大的轉折點絕對是季中交易來在太陽鬱鬱不得志的Isaiah Thomas
Thomas自從來到Boston後出戰21場平均每場上場時間26分鐘19分5.4助攻2.1籃板
紮紮實實的為球隊替補陣容中注入了一股強心針,這筆交易可能會是未來幾年最重要的交易之一
看看Thomas精美的合約,從今年開始723萬開始每年遞減,691萬,658萬,到2017-18年為626萬
一名僅上場26分鐘又能在替補席上貢獻近20分的球員,更不用說他幾乎是完美契合Brad的球隊體系
他帶給球隊的是近幾年球隊最欠缺的撕裂內線的切入能力,強勢的要犯規能力,不講理的三分投射能力
在這個系列賽中雖然整體數據稍稍下降命中率也不佳,不過還是繳出了每場平均17.5分7助攻3籃板的成績
安吉幫Boston找到了未來三年的不動第六人,而Thomas也在Boston找到了歸宿
雖然Boston輸了這個系列賽,甚至就比數而言,是完全的慘敗
但是誰又何嘗能想到今年Boston能打到這個地步呢?
這個系列賽只不過是在印證球隊今年的成功,在輸球中也取得了十分寶貴的季後賽經驗
如此的大場面和氣氛是這些年輕人非常需要的養分,要怎樣好好地吸取這些寶貴的經驗才是今年最重要的課題
我不敢說未來是我們的,我只能說安吉未來幾年手握的籌碼,薪資空間,選秀權等等都是自他上任GM以來最多最有操作空間的
能夠用這些資源打造出怎樣的球隊,我們拭目以待吧。